南顺新媒体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科技

科技革命正在展开,中国却被隔离在AI体系外,我们未来何去何从?

2024-07-18 16:51:30科技36人已围观
简介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Severn

#长文创作激励计划#2022年11月30日,ChatGPT横空出世,彻底搅动了人工智能产业。

ChatGPT的出现,无疑是一个信号,那就是人工智能的发展,势必带来一场深刻的生产力变革,乃至颠覆整个社会的科技发展。

新一轮科技革命,俨然就在眼前。

而在如此重要的关口,中国却仍被世界人工智能体系拒之门外,ChatGPT也始终没有向中国开放。

那么,面对这种情况中国将如何破局?

ChatGPT搅动科技革命

近两年,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性AI席卷全球,新一轮技术革命已被掀起的言论不绝于耳。

不过业界仍旧认为,从生产方式的产业结构升级角度,目前全球只经历过三次广义上的技术革命。

第一次技术革命,解放了人类的双手,实现了终端轻工业消费产品的规模化大生产。

第二次技术革命,实现了“以机器生产机器”,即规模化生产所有生产资料、工具,进一步将人类从传统劳动中解放出来。

第三次技术革命,则是以信息技术发展为导向,代替了人类的脑力工作。

而就目前ChatGPT的开发和应用来看,其尚未突破第三次技术革命的范畴,仍可被视作信息革命的一环。

但这并不意味着,AI技术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的剧烈变革,能够被轻易忽视。

在全球互联网发展的基础上,人类在网络上的行为已经产生海量数据。

就互联网的连接总量而言,已经接近人类大脑神经元的数量。

半个多世纪以来,人工智能实现了从系统到机器学习,再从自然语言处理到算力提升、算法突破等一系列技术突破。

此前,当人们试图通过搜索引擎搜索信息时,需要在搜索框内编辑关键词。

现如今,ChatGPT完美解决了人类自然语言的问题。

自此,人们获取信息只需要采用最常用、最习惯的口头语言即可。

人类与数字世界实现完美交互,如同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一样那么简单,单单这一点所带来的变革,就是划时代的。

ChatGPT之前,全球最著名的AI产品莫过于阿尔法狗。

它轻松击败了人类围棋顶尖选手,自此向全世界宣布:在规则明确的棋类运动中,AI将全面超越人类。

不过,阿尔法狗仅仅是某个领域的“专家”,无法全方位赶超人类。

而ChatGPT的出现,再度将AI与人类的差距,缩小了一大截。

ChatGPT不再局限于单一领域、单项技能,它已经成为一款通用的AI产品。

数字世界海洋中的任何数据信息,都将成为其转化知识的来源。

换言之,仅就知识储备来看,全球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与ChatGPT相媲美。

其在知识层面的宽度和广度,超越了全世界所有的个体人类。

AI技术所带来的影响,丝毫不亚于一场颠覆性的技术变革。

如高通CEO安蒙所言:“AI将带来强大的变革力量,这不仅体现在它对新产业的催生,更在于AI将彻底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

据世界经济论坛估算,2025年AI就将替代人类社会4成左右的工作。

而当越来越多人的双手被解放,人类势必会将更多的精力投入体验、创作,间接驱使社会形态转向个体兴趣探索。

最终,实现整个就业结构、生产生活的深刻调整。

无论站在技术角度还是社会角度,AI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

然而目前的中国,却处于被世界AI体系挡在门外的尴尬处境。

隔离世界AI体系之外

近日,美国生成式AI公司OpenAI对外宣称,将终止对华提供应用程序接口,即不再与中国用户合作。

尽管自OpenAI问世起,就从未正式向中国用户提供过服务,可这则消息还是引起了国内用户的不满。

2024年6月25日,OpenAI在其官方邮件中宣称:从7月9日起将开始拦截来自非正式国家的应用接口流量,受影响者若希望继续使用OpenAI服务,必须在OpenAI支持的国家和地区访问。

美国人这则通知,明摆着就是冲着中国而来。

目前,OpenAI的应用接口面向全球161个国家和地区。

除极少数网络技术不发达、根本用不上AI技术的地区外,几乎只有中国没有得到OpenAI的授权。

美国人此举,就差直接把“拒绝中国访问”写在脸上。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中国市场也从未享受过来自OpenAI的正式服务,该公司也没有向中国用户开放账号注册。

目前国内用户使用的OpenAI,大多是国内开发商通过“套壳”方式开发运营而来。

国内对OpenAI的开发,大致分为两种,一类是自己建造算法模型,这类厂商不会因为OpenAI的终止服务受到影响。

而另一种嫁接在OpenAI上的GPT模型,极有可能会因为应用接口的缺失,生存受到影响。

美国通过OpenAI限制中国的行为,明显是制裁打压中国的又一举措。

在AI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美国竭力试图孤立中国,将我们排挤在世界AI体系发展之外。

除了技术上的拒绝合作,最明显的打压还有相关产业的制裁。

今年1月,美国商务部表示,白宫方面已经做出决议,将全力阻止中国获得想要的用来训练人工智能模型的算力。

随后,美国芯片设备制造商英伟达停止对华出口最复杂、处理能力最强的AI芯片。

应拜登政府要求,荷兰芯片制造商也取消了对中国光刻机的出口。

最先进的极紫外线光刻机,被禁止对华出售,但上一代DUV光刻机仍在销售范围。

不死心的美国人随后多次向荷兰施压,要求将DUV也纳入禁售范围,以全面制裁中国半导体与人工智能行业。

在AI产业正欣欣向荣的当下,美国人铁了心要让中国AI胎死腹中。

那么面对这种情况,中国又当如何破局?

中国如何破局?

其实,说“破局”已经算是看得起美国的这番操作。

目前全球AI技术的发展,仍在百舸竞流的状态中,美国人理想中的世界AI体系根本尚未成型,又谈何隔离中国?

至于美国这番打压中国的人工智能的举动,只会加速中国AI技术的崛起。

以OpenAI终止与中国合作为例。

此次风波导致国内大量用户流失,国内AI厂商正好顺势对用户展开“瓜分”。

多家大型厂商不仅推出了“零成本迁移计划”,还趁势降了一波价格,成功将OpenAI的用户承接到自己手里。

百度智能云千帆,为新用户提供免费调用服务;阿里云宣布免费提供2200万tokens,并将模型定价调低为OpenAI的五十分之一。

此次OpenAI风波,已经出现倒逼国内企业加大AI自主研发投入的迹象,从而推动我国AI技术的自主创新与发展。

同时,企业和政府也会愈发重视AI领域的人才培养,通过各种政策和措施,吸引高端人才提升科研团队整体水平。

不仅如此,中国AI其实已经逐步登陆世界市场,尤其是美国。

今年5月,中国AI社交产品就已纷纷在海外上线,比如中关村的GiddyGiddy。

该产品的出海案例并非个例,许多在国内名不见经传的AI产品,在美国都已经攀上排行榜的高峰。

比如,稀宇科技的Talkie日活跃用户在900万以上,已达到美国本土同类明星软件CharacterAI的同等水平;爱诗科技的Pix Verse,登陆美国3个月,视频生成量就超过1000万次,直逼同类榜首产品。

据国内AI从业人员称,目前国内超过一半的AI研发公司,都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在美国各大领域的AI应用中,都有中国人的影子。

原因很简单,无论是在美国还是欧洲,绝大部分年轻人手机里只有ChatGPT,其他AI软件寥寥无几。

这意味着AI应用仍然只活跃在小部分专业人士中,大部分年轻用户圈子,还没有完全接受这一产业。

业界据此普遍预测,未来一年至一年半时间,将会是AI产业的爆发期。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普遍存在大片空白市场。

相较于国内,美国的优势是技术、用户接受度相对较好。

但在中国AI 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下,想要赶上这些差距并不难。

国内AI行业普遍认为,AI时代想要做出一款足以出口海外的产品并不难。

以上市公司易点天下为例。

自其产生研发AI产品的想法,到软件上线海外,一共只用了几个月时间。

2023年7月,易点天下的AI广告应用登陆全球市场后,迅速获取了百万用户,产品覆盖203个国家地区。

因此,在美国极力封锁中国AI产业的当下,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根本没有受到丝毫影响。

说到底,美国人自己都尚未在这一新兴领域站稳脚跟,又凭何将中国隔离在世界体系之外?

结语

人工智能的发展,虽称不上一次技术革命,但掀起的风暴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丝毫不容小觑。

美国人正是看到了AI技术的巨大潜力,才会挖空心思试图封锁中国AI的发展。

只可惜,美国自身AI的发展前景如何,目前看来都尚未可知,又哪来的实力去阻止中国AI的崛起?

参考资料

李菲. 可望而不可即的第三次工业革命?[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18

任晓宁. 一批中国AI应用已登陆美国[N]. 经济观察报,2024-06-17(018)

站点信息
文章统计1553篇文章
微信扫一扫:扫描二维码,添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