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顺新媒体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社群营销

加价3000炒相机,社交炫耀与饥饿营销的阳谋15年后,再看孙楠现任妻子潘蔚的现状,才明白买红妹的“精明”

2024-06-28 10:49:17社群营销2人已围观
简介 文 | Tech星球,作者 | 任雪芸

文 | Tech星球,作者 | 任雪芸

“一个卖家告诉我,现在伊拉克都得加价300美元”,最近计划出去旅行的小麦打算在618购入一台富士相机,并将型号瞄准了XT30二代。

在购买之前,她曾以为这是一天就能完成的事情。“没想到我从线上旗舰店找到了全城的线下经销商,从一手市场找到了二手市场,都没买到。”除了一手货源较少以外,让她颇为无奈的是,在零星联系到的几个现货卖家,都表示要加价。

“最低的一个溢价2000元,最高的一个竟然溢价了快一半”,小麦告诉Tech星球。而且她表示,这并不是富士最为热门的一个型号,“甚至这个机型的第一代已经发布了五年的时间。”

事实上,不只是富士这一个品牌,包括理光、佳能、尼康等相机品牌,在市场热度的助推之下价格价格飞涨。

伴随着动辄千元的溢价,从品牌到经销商,再到卖家,一场关于收割的狂欢拉开了帷幕。

抽签、预约套路,一台相机加价3000元

为了以原价购入一台富士相机,小麦一共总结了6种购入方式,包括淘宝抽签、京东预约抢购、异地线下经销商预约、本地线下经销商预约、相机微信群补货、异地抽签。

“在实际操作后,我发现每一种都很难”,在她参加的淘宝、京东的抽签和抢购中,放货量少导致中签和抢中的概率极低。

以今年3月份富士所推出的90周年限量版X100VI为例,其在京东平台抽取50台,抽取之前预约人数达到了近50万,中签概率仅为0.01%

而所谓的经销商预约,有极大的概率需要溢价购入。“和我同时想买这个型号的一个买家是花了9500元,溢价达到了2000元以上。”

至于所谓的“相机微信群补货”和“异地抽签”,小麦发现也绕不过黄牛这一环,“微信群可能都是黄牛建好的,所谓的提醒也只是增加我们这些买不到相机的消费者的焦灼感。”

在二手平台、社交平台,以及电商平台中搜索“相机”,展示在页面的价格大都高于其发售的官方价格。而且在Tech星球多家咨询后发现,基本没有卖家会保证现货。

“难买”这个事实,让投机者产生了从中分一杯羹的心理。

首先是最接近货源的渠道之一的经销商。多位消费者告诉Tech星球,尽管加价属于违规操作,但在他们咨询的多家富士、佳能经销商中,溢价现象非常普遍。“就算原价让买也要排队,而且会匹配各种配件做捆绑销售”,一位消费者吐槽。

其次是买家,在看到二级市场飞涨的价格后,不少消费者从买家转变为卖家,试图把抽签或者预定到的产品以加价的形式卖出。

在闲鱼上,以“相机”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筛选个人闲置后,一些自称为个人卖家的用户基本都在挂出相机的原价上进行了加价。

“去年6月我买的尼康a900,当时不到2000元,但今年我再跑到闲鱼看,发现价格直接涨到了近3000元”,一位消费者认为这个现象难以理解。

除了经销商与个人卖家以外,一些出售二手相机的商家和用户也成为了溢价链条中的受益者。

小麦在购买新相机之前,她把自己在2018年年初购入的一台富X-A3相机,以2200元的价格发在了平台上,不到五分钟就卖出去了。据她购买记录显示,这台相机的购入价格为3000元,“很难想象电子产品能这么保值。”

而一些持有当下热门型号相机的消费者,甚至能够以超出购入的价格卖出一台使用过的二手相机。

“我2020年9月花3000元买入的一款佳能相机,在今年5月以4000元的价格卖出了,用了快四年还赚了1000元。”

收割背后:社交炫耀与厂商饥饿营销

电子产品新旧淘汰带来的市场价格下跌,是行业中的铁律,但畸形的相机价格体系打破了常规,也让一二级市场呈现出颇为混乱的状态。

而造成这一局面的背后,首先是因为国内市场对相机的需求与日俱增。

从消费者需求端来看,旅游热推高了相机的购买需求。根据文旅部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出游人次48.91亿,同比增长93.3%;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4.91万亿元,同比增长140.3%。

这也直接导致原本已经处于下行周期的相机市场重回增长之中。

根据日本国际相机图像器材工业协会(CIPA)2月1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日本数码相机全球销售额为7143亿日元,同比增长4.9%,连续三年实现增长。

实现增长的重要推力就在中国。数据显示中国市场同比增长24.6%至1799亿日元,增幅超过了日本市场,且欧洲、美洲市场都出现了同比减少。

富士胶片(中国)副总经理孙东亮在今年2月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对外透露称,当时富士胶片的数码相机在中国市场的出货量已经达到了去年计划的137%。

不少消费者告诉Tech星球,自己购买相机的想法是来自于周边朋友、社交平台的种草与炫耀。“在社交平台上,当你搜过相机之后,就会看到各种博主发布的相机拍摄的美照,不心动都难。”

与此同时,伴随着相机价格的飙涨,拥有一台热门型号的相机,也成为了打开社交局面的话题之一。

在小麦加入的一些摄影群中,当互相交流设备时,会有人因为群内成员购买到了自己喜欢的型号而得到更多的关注甚至羡慕,“满足了一种奇怪的虚荣心。”

社交平台推热相机涨价潮的同时,品牌所坚持的策略也成为了涨价背后的助推力量。

当富士在财报会上曾表示过对产能的态度称:宁愿缺货也不要过量生产。而且在《经济观察报》采访中,孙东亮也提到,东京总部认为,产品给到115%已经是对中国市场巨大的支持。

此外,一位行业人士告诉Tech星球,相机厂商的下沉也是推高这一轮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

具体而言,如果从细分市场的角度出发,微型单反相机是此轮相机溢价的主力。

相较于专业相机,微型单反是相机用户下沉的产物。在上述行业人士看来,专业单反相机所对应的是专业摄影师市场,而剥离了专业性的微单才是能够吸引大众用户的产品。

在相机厂商的主动推进和社交平台的狂热中,这股溢价之风就刮起来了。

二级市场已现退潮迹象

“我们按照官方价格销售,不加价,但是需要预约或者抽签”,一位相机经销商对当下的加价现象表示无奈。但他告诉Tech星球,只能尽力不跟随,但却无法制止。

尽管溢价是一种普遍的行业现象,但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能在这场溢价中赚到钱。

经销商作为相机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一线,能拿到的货源也是极为有限的。

一位摄影发烧友表示,大部分经销商还是以相对克制的态度参与到这股涨价潮中。至于黄牛和二手买家,依托于单台转卖赚到的溢价,需要保证市场对相机需求情绪一直保持在高昂的状态。

去年曾火爆一时的CCD相机市场已经逐渐归于理性。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中,关于“CCD相机是电子垃圾”的声音逐渐增大。在一些求助购入CCD相机的帖子下,劝退的声音此起彼伏。

而这样的“劝退”也逐渐波及到了微型单反相机市场。

“使用起来还不如手机”、“花这一万多,不如你下载个滤镜App”等劝退的评论中,不少溢价购入微型单反相机的消费者表示了后悔。

上述摄影发烧友表示,尽管微型单反降低了专业相机的使用门槛,但是相比手机,相机的使用既需要场景也需要技术和构图能力。

与此同时,手机拍摄能力一直是各大厂商精进的核心,从镜头像素、传感器尺寸的硬件内卷,到今年已经逐步转移到了影像玩法的多样化和影调质感上。

“很多高性能手机的拍摄效果能完胜部分卡片机,在普通人手中,甚至也能超过微型单反相机。”

尽管当下热门型号相机依旧一机难求,但在二级市场已经出现了退潮的迹象。

一位消费者,试图以溢价1000元的价格出售其抢到的富士相机。尽管她将相机挂在了二手平台和社交平台,但前来咨询的用户一听到溢价就不再进行沟通,“我听朋友说一天就能卖出去,但现在已经一周了,也没找到合适的买家。”

小麦对当下的相机市场选择了更理性的态度,“只要存在溢价,我就不会买。”

她告诉Tech星球,相比沉浸于社交平台中那些分享相机炫耀的帖子中,不如点开作品分享以及购物平台中的吐槽,“去魅之后的相机市场没有任何的吸引力。”

(备注:文中皆为化名。)

站点信息
文章统计387篇文章
微信扫一扫:扫描二维码,添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