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顺新媒体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健康/养老

三明医改的内在逻辑,就是利益的重新再分配

2024-08-13 15:10:42健康/养老37人已围观
简介 众所周知,所有的改革都是倒逼的,医保改革也是如此,被钱逼的。 说到医保改革,绕不开的就是三明医改。 三明医改能够取得今天这样

众所周知,所有的改革都是倒逼的,医保改革也是如此,被钱逼的。

说到医保改革,绕不开的就是三明医改。

三明医改能够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起因就是四个字“穷则思变”。

2011年,福建省三明这个只有300万人的城市,城镇职工医保基金亏损高达2亿多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15%,财政无法兜底。

医保基金还欠付全市22家公立医院的医药费,达1700多万元,医院的正常运行受到影响。

这个时候,三明医改的灵魂人物詹积富,被任命为三明副市长。

詹积富临危受命填窟窿,自此拉开了三明医改的序幕。

从2011年开始的三明医改,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做了以下几个事儿:

第一个事儿:从九龙治水到力出一孔

詹积富要求所有跟医改有关的部门,都由他一人来分管,他要统筹协调医疗、医保、医药”三医”的部门职能。

从九龙治水到力出一孔,要动一场大手术,从根子上进行医改。

第二个事儿:斩断以药补医,全面提高医疗服务价格

2013年三明就全面取消了药品和耗材加成,实施联合限价采购,集中解决高药价的问题。

紧接着,在三明市进行医疗系统的反腐行动,据说每个医院都有人被带走。

同时为了保证医务人员的稳定性,三明向全市医院承诺:

取消药品加成后,不影响全市医院医务人员的收入。

这个钱会从财政补助和提高医疗服务价格,给医务人员们补上。

关于药品集采,国家医保局早就全国开始了。

集采6分钱一片的二甲双胍,成为了国家医保局工作的典范,一时成为网传的美谈。

关于提高医疗服务在医院收入中的占比,这是一个深水区。

药品是标品,可以全国集采统一核价。

医疗服务的价格,在不同地区不同医院都不一样,无法统一。

这个不是医保局自己能够决定的。

全国铺开难度确实很大,只能寄希望于一点一点来吧。

第三个事儿:医保资金打包支付,对医院实行“总额包干,超支自补,结余留用”的模式

三明市通过“打包”的设计,把医保支付方式变成了“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

具体的方式:

一个是医保基金打包支付。

每年年初会给每个医院确定一个医保的包干总额,年底核算。

如果花的少医保有结余,可以纳入医务性收入,用于医院的薪酬分配。

如果花的多医保超支了,需要医院把赤字自己补上。

这里边牵扯到的问题,是该怎么确定一个医院的包干总额度。

原则是参考近几年来,该医院费用支出的平均数。

第二个,实施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打包收付费。

三明医改使用的是DRG付费制度。

DRG源于美国,然后在全世界推广开来,主要用于医保控费。

自2019年起,国家医保局开始实施按病组对病人进行管理,就是DRG。

病种DIP则是在DRG的基础上,再进行精分。

每位病人被划入不同的疾病分组,每组对应固定的医保结算金额。

病人被划到哪一组,就意味着医院最后能够从医保局,拿到多少钱。

我们国内的DRG付费系统里,参考标准是该医院近三年来,治疗该疾病的平均费用。

再结合该地区,因为目前医保的统筹在市一级啊,在这个范围内的其他医院,治疗该疾病的总平均费用。

两者结合之后得出来的,就是医保局核定的结算金额。

这个金额每一年都会有动态调整。

全市的医保基金池子就那么大,各家医院是凭本事抢钱。

如果A医院的DRG超支太多,就等于是在给其他医院打工。

如果A医院为了赚医保的钱,把这个病组的费用控制的太低,根据三年平均费用的计算原则,第二年这个病组的拨款就会变少。

所以说在这种规则的设计下,医院最理想的状态就是,每个病人的住院费用,能够控制在该病组额度的百分之95到100之间。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起了外卖骑手。

外卖平台利用多个骑手的大数据,核算出从A点送达到B点需要的最快时间。

为了不晚点,骑手们以这个时间为锚,疯狂的提前送达。

外卖平台根据新数据,核算出骑手最新的最快时间,然后如此循环反复。

就这么一分一秒的,压榨出骑手们无限的潜能来。

把白衣天使当做外卖小哥来使唤,也难怪医护们对DRG系统颇有微词。

这里提一句啊,网传有病人被医院要求15天出院,不是真的。

跑题了,咱接着说三明。

数据显示,2020年三明全市医院按DRG结算占比达到了81.58%,共节约医疗费用高达6970.69万元。

这里说明一下,2024年是我国医保局DRG、DIP付费系统试点的最后一年。

在全国的大样本试行之后,最终会定下来一个更适合更通用的模式。

以上的事儿,国家医保局已经在全国推行好多年了。

三明医改的第四个事儿,是国家要在今后几年重点全力推广的,就是公立医疗机构全员年薪制。

年薪制的目的,是想要医院和医生回归以治病为中心,让医务人员的薪酬与医疗收入脱钩,不会过度治疗浪费用药。

2013年,三明在医院院长层面推出“年薪制”。

2021年9月,三明实施岗位年薪制”,年薪由基础年薪和绩效年薪两部分构成。

公立医疗机构的绩效年薪总额,按照医院医疗服务收入的10%提取。

其中基本工资与工作量工资是“三七开”。

三明实行年薪制的基础是,他们经过十多年,已经把当地医院的医疗服务价格全面提升了。

詹积富说2012到2023年,三明市的医院医疗服务性收入占比,从18.37%提高到46.07%。

医院收入明显提升,也就意味着三明医院有底气有资金,可以实行岗位年薪制。

而全国医院的医疗服务性收入占比,大约占整个医院收入的百分之20到30。

想要全国铺开难度很大,这个是现实情况只能慢慢来。

三明医改的逻辑是腾笼换鸟,整个逻辑是围绕着利益重新分配来进行的。

总体支出的费用还是这么多。

只不过是把钱,从药品厂家、药品经销商、药代和医院蛀虫这些人的口袋里,转换到全体医护人员的口袋里。

最终目的是要达到,医保省钱,医护人员有干劲,老百姓看病受到实惠。

以前是一方赚钱,四方受难,现在是四方受惠一方稀碎。

所以说医保这么改,从上到下整体的民意基础还是很大的。

看起来医改的内在逻辑很简单,把分配方案调整一下就行了,但是在全国推广实行的难度,就会是几何级的倍增。

这个可不是在媒体上宣泄美好愿望,就能够实现的。

我希望三明医改不是终点。

站点信息
文章统计1553篇文章
微信扫一扫:扫描二维码,添加好友